说起“卡巴迪”,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但说起“老鹰捉小鸡”,相信很多人都会会心一笑,那可是满满的童年回忆啊。在亚运会上,有个项目就和“老鹰捉小鸡”很像,那就是卡巴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1日-6月6日,“韵味杭州”2023年全国卡巴迪冠军赛将在萧山瓜沥文体中心体育馆举行,这是卡巴迪作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我国举办的首届卡巴迪高规格亚运模式的国家级赛事,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8支参赛队伍、235名运动员和教练员、70名技术官员参与赛事,设有男子(85公斤级以下)和女子(75公斤级以下)两个项目,共角逐2块金牌。
5月28下午,赛前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本次赛事筹备、运行和保障等相关情况,并推介了卡巴迪赛事的亮点。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这个卡巴迪和老鹰捉小鸡有什么不一样呢?
什么是“卡巴迪”?
卡巴迪起源于亚洲民间,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风靡于西亚、南亚一带。运动形式上类似于中国民间“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但卡巴迪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集体运动,对运动员的肺活量、柔韧性、反应速度、身体的敏捷性等素质要求很高。
据卡巴迪竞赛技术运行主任薛保红介绍,“其实在我国民间一些‘狼捉羊’‘打仗’‘攻城’等儿童游戏都和卡巴迪有着类似的特点,这些游戏遍布大江南北,绵延至今,因此我国开展卡巴迪项目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得速度很快。我们现在为了让卡巴迪这个项目更通俗易懂,所以往往用‘老鹰捉小鸡’来做比喻,但这个项目和‘老鹰捉小鸡’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卡巴迪比赛在两支队伍中进行,每支队伍有12名队员,其中7名为首发队员,其余5名为替补队员。双方在一块矩形的场地上进行比赛,不需要借助任何的器械设备交替进行进攻。运动员以“进攻者触碰防守者身体和防守者捉住进攻者”为攻守目标,简易的场地器材和直观的目标能够让人在短短几分钟尝试后迅速展开对抗。
简单来说,比赛开始后,进攻方进入对方半场发动进攻,进攻队员如果触及一名或多名防守队员并顺利返回己方半场,被触及队员被判罚出场,进攻方触及几人得几分,同时复活几名队员上场(场上最多为7名队员);如果进攻队员中断喊唱或者被抓住,不能顺利返回己方半场,则被罚出场,对方得1分且复活1名队员。这个过程中,场上运动员为了触碰对方会出现类似击剑一样的试探场景,也会有类似橄榄球比赛中的抱摔、摆脱动作,因此体力消耗极大,这是一项集力气、团结和智慧于一体的综合较量,被誉为“奔跑的格斗技”。
有意思的一点是,比赛中进攻队员需要一边呼喊“卡巴迪”这个词,一边实施攻防,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忘记呼喊口号造成犯规丢分,持续呼喊对运动员肺活量和呼吸能力要求极高,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攻防中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脑同步,手脚协同”。
卡巴迪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平衡性对抗,因为在进攻时,是1个人面对对方全体队员的一次挑战,是个人与团队之间进行快速攻防转换的运动,一人对多人的比赛特点决定了每个运动员都要有极强的综合素养,以随时应对多人围攻一人和一人攻击多人的局面。进攻中蕴含着防守,防守中隐藏着进攻。
小城办大赛 “网红”亚运场馆赛事不断
本次全国卡巴迪冠军赛的举办是我国卡巴迪运动事业的创新突破,是将被载入史册的里程碑事件。赛事目标是将瓜沥打造成中国卡巴迪之乡和卡巴迪运动产业特色镇,以亚运会高标准为要求,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场馆化组织运行,实现“突出特色、检验场馆、锻炼队伍、有序运行、高效联动”的杭州亚运会测试目标,为亚运会卡巴迪运动的成功举办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瓜沥文体中心位于萧山瓜沥新区核心地段,西临七彩未来社区、北临瓜沥镇政府、东临瓜沥商业中心,距离杭州亚运村约20公里。场馆于2017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包括主副馆,主馆为比赛馆,呈椭圆形,占地1.4万平方米,共三层,可容纳观众席座4600个,副馆为训练馆,呈方形,占地0.5万平方米,共五层。
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期间,瓜沥文体中心将承办亚运会武术(9.24-9.28)、卡巴迪(10.2-10.7)项目和亚残运会跆拳道(10.23-10.25)项目,届时将产生27枚金牌(武术15枚,卡巴迪2枚,跆拳道10枚)。
附:赛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 【当前热闻】涉垄断,远大医药被市监总局依法罚没2.85亿元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