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要闻:“大学小镇”的双向奔赴,如何做好、做实乡村振兴大文章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23-06-30 17:52:52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郭志强)“大学理应主动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把学问和办法用在解决基层发展的真问题上,用专家的头脑和智慧帮助乡镇发展,通过‘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新模式,主动承担起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尽的责任。”6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剑平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了“大学小镇”的核心要义。


【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陈剑平认为,我们要把乡村振兴文章做好、做实,小镇虽“小”,但乡村振兴的事“大”。

“大学小镇”模式是什么?身处大学,又常年奔走乡村,陈剑平深感一些乡镇推动乡村振兴心情迫切,但部分乡镇受眼界局限,存在盲目跟风、路径依赖,劲不知往哪儿使、路不知往哪儿走;大学存在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部分教师重研究、轻实践,知识面狭窄,对国情乡情农情了解不够,解决实际问题本领不足,二者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陈剑平认为,宁波大学乡研院尝试用“宁波大学+东吴镇”这样一种“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模式来解决问题,承担起大学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尽责任。

在陈剑平看来,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向改革开放之初的浙江企业家学习,学他们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那股劲头。

陈剑平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是英国邓迪大学植物病毒学博士,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担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2017年,他主动辞去行政职务,全职进入宁波大学从事植物病毒学及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践。

受聘于宁波鄞州区东吴镇,陈剑平成为该镇南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将该村作为开展乡村振兴的实践地。有人评价称,院士当“村官”,陈剑平开了全国先河。

2021年4月,宁波大学与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陈剑平梳理了“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模式思路,着重围绕如何推动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政策落地实施。

2022年9月,教育部公布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宁波大学“‘以大学小镇’的模式打造共同富裕样板”项目成功入选,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的高校。

今年4月14日,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和东吴镇政府联合发起了首届“大学小镇”东吴对话活动,活动推出“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新模式,吸引了1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亲临现场。

活动现场,宁波大学党委书记朱达认为,陈剑平院士带领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与东吴镇开展合作,在长期的坦诚合作和积极探索下,目前形成“大学小镇”党建共建合作模式,“书写了宁波大学助力乡村振兴大文章。”

朱达希望,宁波大学和东吴镇的“大学小镇”合作模式,逐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宁波鄞州区东吴镇党委书记庄琪表示,宁波大学与东吴镇的“大学小镇”模式,推动大学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乡村落地,让东吴镇焕发生机活力,给东吴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学小镇”模式已经探索出了乡村振兴新局面、新路径。

陈剑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们要紧密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融合-发展-共享”为理念,注重院士专家领衔,充分发挥宁波大学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文化优势,民生、研究和教学不再是空中楼阁,以东吴镇为样本,形成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城乡结合部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推动小镇的产业重塑、生活重塑、生态重塑以及服务系统重塑。

上一篇 : 7月8日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恢复校园预约参观通道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