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浦现代农业园区,一片绿油油的水稻田与众不同。定睛一看,水稻长势竟然“远近高低各不同”。10个透明玻璃材质的温室气体采集箱在其间依次排开,酝酿着一场农业与低碳的碰撞。
【资料图】
而在金山廊下镇的一片菜棚内,小青菜苗星星点点地缀满褐色的土壤,散发着蓬勃的生机。隔壁“邻居”番薯叶菜接连成片,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每个菜棚外不远处的地面上都竖立着两根白色管道,其中运输的有机肥正是菜苗茁壮成长的“秘密武器”。
近日,记者走访上海两家和农业相关的低碳发展实践区——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和金山区廊下低碳农业区,看绿色农业如何节能减排,农业废弃物如何变废为宝。
青浦现代农业园区:
精细化试验,推动内部资源循环再利用
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可耕地面积9.6平方公里。目前,已有40余家蔬菜、水稻、林果等生产型企业落户园区。在园区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试验基地内,精细地划分了不同片区,进行着不同田间管理模式的种植试验。
据园区农业科研部门负责人朱元宏介绍,南侧的水稻田正是稻田温室气体长年定位观测试验区,能够通过不同肥料配比、秸秆还田量梯度实验等方式,观测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与田间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由监测装置实时在线分析,获取田间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数据。稻田低碳种植试验从每年施基肥开始,一直到水稻收割,覆盖了6月至10月整个稻季。此外,稻田两侧的生态沟渠替代了原本的水泥光板排水沟,能够有效吸收农田排水带出的氮磷钾物质,实现了农田生态系统减污降碳增汇协同增效。
来到园区另一侧,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厂房内设立了主发酵区、后熟发酵区、固液分离区等区域,可以处理水稻秸秆、蔬菜尾菜、食用菌废菌棒等农业废弃物,日处理量达到8吨。朱元宏说,将园区内所有的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后,利用干法厌氧发酵技术制作成商品有机肥供应给园区内企业,将商品有机肥还田,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因稻田秸秆直接还田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更产生了低碳能源替代,双管齐下,共同实现农业生产的低碳绿色循环。
金山区廊下低碳农业区:
资源化利用,发展“猪-沼-菜”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
试想一下,一个养猪场一年养8万头猪,喂的是饲料,喝的是小分子水,产物却只有猪肉、能源与有机肥,没有产生任何的排放与污染,这可能吗?
在廊下镇一隅,这一想象成为了现实。2021年,上海松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产的楼房养猪项目,通过探索发展“猪-沼-菜”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将蔬菜种植合作社与规模化养殖场相结合,建立了种养无缝衔接新机制,实现了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走出了生态循环农牧共赢的好路子。
何为资源化利用?据公司总经理助理赵峰介绍,猪粪尿是一种放错位置的有机资源。松林养殖场周围2000米内有多家大型蔬菜种植基地。在种养结合的基础上,猪场粪尿经三级厌氧处理使沼液达到国标要求,充分腐熟的沼液再经储存池内自动化泵还田,用于稻田、果园、菜园的优质液态有机肥料。
目前,围绕松林楼房周边,共铺设管网约20000多米,覆盖范围约3000亩,实现沼液还田近6.3万吨,可年产固体粪肥600吨,农田化肥施用节80万元左右,农田化肥使用量减少30%以上,蔬菜地土壤的有机质退化现象得到遏制,促进了产业增收,让“负担”变“财富”。
此外,松林楼房猪场厌氧发酵工程2021年10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现日产生沼气量平均每天达到10000立方米(年产量约360万立方米)以上,配置一台500KVA进口沼气发电机组,每天发电量在7000千瓦时以上,供养殖场各类用电设备使用。同时,松林公司从能源角度出发拓宽沼气应用路径,建设沼气提纯设施接入天然气市政管网,通过多种方式畅通生物能源的利用通道。
廊下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建新介绍,“猪-沼-菜”模式通过沼气工程“变废为宝”,将猪场粪肥经过厌氧发酵转化成沼气和沼液,既可开发清洁生物质能源,又从根本上解决了规模化养殖的污染问题,为企业带来实际经济收益,实现了环境、能源、企业经济的三重效益结合。
本报记者 屠瑜 实习生 陈佳琳
上一篇 : 经过这堂行走党课,骑手小哥眼中的社区变得不一样了
下一篇 : 最后一页